您好,欢迎访问重庆旭徕测绘有限公司官网!
13368207227
13368207227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重庆旭徕测绘有限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三路11号2-4号
手机:13368207227

咨询热线13368207227

全站仪数据测量过程中应如何避免误差出现

发布时间:2025-05-12 14:53:50人气:

  在全站仪数据测量过程中,为避免误差出现,需从测量前准备、测量过程控制、测量后检查与处理等多个环节入手,以下是详细介绍:

  测量前准备

  仪器校准与检查

  定期校准:全站仪作为高精度测量仪器,其内部元件的性能会随时间和使用频率发生变化。应按照厂家规定的周期,将仪器送至专业计量机构进行全面校准,确保仪器的各项指标符合精度要求。例如,电子测距部分的精度校准,可通过与已知标准长度的基线进行比对测量,调整仪器的测距参数。

  外观检查:测量前仔细检查全站仪的外观,查看仪器各部件是否有损坏、松动或变形。检查望远镜的目镜、物镜是否清洁,有无划痕或污渍,这些都会影响观测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同时,检查三脚架的稳定性,确保其连接部位牢固,脚腿伸缩顺畅且能稳定支撑仪器。


e7073f52-e911-4882-83a2-aa4214c45f7b.png


  功能测试:对全站仪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包括水平度盘和垂直度盘的归零检查、测距功能的准确性测试等。可以通过简单的已知点测量来验证仪器的功能是否正常,如在一个已知坐标的点上架设仪器,对另一个已知点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已知坐标进行对比,判断仪器是否存在明显误差。

  测量环境评估与选择

  避开不利气象条件:强风、高温、低温、雨雪、大雾等恶劣气象条件会对全站仪的测量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强风会使仪器和目标棱镜晃动,导致测量数据不稳定;高温或低温会影响仪器的电子元件性能,造成测距和测角误差增大;雨雪和大雾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望远镜的观测效果。因此,应尽量选择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气温适宜的时段进行测量。

  选择稳定测量场地:测量场地应尽量选择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避免在松软、泥泞、有震动源(如靠近道路、工厂等)的地方架设仪器。松软的地面会导致三脚架下沉,使仪器高度发生变化;震动源会使仪器产生微小振动,影响测量精度。如果必须在不平整的地面上测量,应使用可调节脚螺旋的三脚架,并仔细调整使仪器气泡居中,保持仪器水平。

  测量方案制定与人员培训

  合理规划测量方案: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明确测量的精度要求、测量方法(如极坐标法、边角交会法等)、观测顺序和测回数等。例如,对于高精度要求的工程测量,应适当增加测回数,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要考虑到测量路线的合理性和便捷性,避免不必要的往返和重复测量。

  人员培训与分工:测量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全站仪的操作方法、测量原理和误差来源。明确测量团队中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测量过程的有序进行。例如,一人负责操作全站仪进行观测,另一人负责记录数据和扶稳棱镜,两人之间要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测量方案进行操作。

  测量过程控制

  仪器安置与对中整平

  精确对中:仪器对中误差是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安置全站仪时,应使用光学对中器或激光对中器将仪器中心精确对准测站点标志中心。对中时,可先大致对中,然后通过调整三脚架腿使仪器气泡大致居中,再进行精确对中。对中误差一般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对于一级导线测量,对中误差不宜超过1mm。

  严格整平:仪器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竖轴处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处于水平状态。整平时,通过调节三脚架的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然后再精确整平,使管水准器气泡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都居中。整平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缓,避免仪器晃动。整平误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对于高精度测量,管水准器气泡偏离中心不应超过一格。

  目标棱镜安置与观测方法

  正确安置棱镜:棱镜应垂直安置在目标点上,确保棱镜中心与目标点中心重合。可以使用专门的棱镜杆或对中杆来固定棱镜,并通过调节杆上的气泡使其保持垂直。棱镜的高度应准确量取,并在测量记录中注明。如果棱镜安置不垂直,会导致测量距离和角度出现偏差。

  遵循观测原则:测量过程中应遵循“后-前-前-后”“后-后-前-前”等观测程序,以消除或减弱仪器和目标偏心误差、大气折光误差等的影响。同时,要注意观测的时间间隔,避免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重复观测,以减少仪器疲劳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在进行角度测量时,每个测回开始前应重新定向,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多个测回的观测,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控制观测条件:在观测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大气温度、气压、湿度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大气折射率,从而导致测距误差。全站仪一般具有温度、气压自动补偿功能,但需要准确输入现场的实测值。如果没有自动补偿功能,应根据气象条件对测量结果进行人工修正。此外,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仪器和棱镜,可使用遮阳伞等工具进行遮挡,以减少温度变化对仪器和棱镜的影响。

  测量后检查与处理

  数据检查与复核

  现场检查:在测量过程中,每完成一个测站或一组数据的测量,应立即对测量数据进行现场检查。检查测量数据是否符合逻辑关系,如角度测量值是否在合理范围内(0° - 360°),距离测量值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等。如果发现数据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新测量。

  内业复核:测量结束后,将外业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内业处理和复核。通过计算闭合差、限差等指标,判断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例如,在进行导线测量时,计算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并将其与规范规定的限差进行比较。如果闭合差超限,应分析误差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重新测量部分测站或对整个测量网进行平差处理。

  误差分析与处理

  误差来源分析:对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环境影响误差等。仪器误差如度盘分划误差、测距频率误差等,一般通过仪器校准来减小;观测误差如对中误差、整平误差、读数误差等,可通过提高测量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来控制;外界环境影响误差如大气折光误差、地球曲率误差等,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方法、进行气象改正等措施来减弱。

  数据处理方法:根据误差分析的结果,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来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平差、条件平差等。通过平差计算,可以消除或削弱测量数据中的矛盾,得到最可靠的测量成果。例如,在进行水准网平差时,根据各测段的高差观测值和已知点的高程,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并评定平差结果的精度。


推荐资讯